|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应城三冢

应城三冢

关键词:应城,三冢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应城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xiaog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7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三冢又名三椁冢、三孤冢。位于应城市区西南10.5公里王郑村王家湾北面的台地上。大小共有九冢,东西一线排列,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九冢中以中冢最大,高出台面8米,其左右两冢次之,故称三冢。其余六冢较小。据《光绪应城志》载:县南三十里马旺嘴蒲骚庙南有三冢,相传楚武王伐随卒于樠木之下,即葬此地。或云:疑三冢非王墓,或从征诸臣卒于军者葬此。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椁冢,志书称三冢,俗称三孤冢。《光绪应城志》载:“三冢,在县南三十里马旺嘴蒲骚庙南。相传楚武王卒于樠木之下,即葬其地。今蒲骚庙南有三冢,则非王墓明矣;或当时从征诸臣卒于军者葬此欤。”又载:“蒲骚庙,在县三十里马旺嘴,塑武王像,南有三冢。”

昔楚本在“江上荆蛮,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只是楚的先王们不甘滥觞岁月,到了周平王三十一年(前740年)楚王熊通自号武王,向北和东发展,试图越过汉水流域,北进中原。

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年)越过汉水开始第一次伐随(今随县一带);三十八年(前703年)伐邓(今襄樊北);四十年(前701年)伐郧,即有郧楚“蒲骚之役”;四十一年(前700年)攻绞(今宜城西);四十三年(前699年)伐罗(今宜城西);五十一年(前690年)第三次伐随,卒于军中。

岁月悠悠,椁冢幽幽,远望高高的三椁冢墓群台地,仍不失雄浑的感觉,犹带着如日中天的霸气。据《左传》·庄公四年:“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有史料记载的樠木地有两处,一在今应城南三十里马旺嘴;一在钟祥县武陵山(钟祥亦称郢中镇)。据今考古调查可知这两处均无发现楚王墓,但应城和钟祥两处都是古川汉通道(当时为驿道)上的重要据点,是鄂中荆州、潜江通往大洪山到达随县的重要通道。应城马旺嘴更是荆潜水上进入汉北的重要登陆点。应城马旺咀为大富水河口,这里水陆两路皆可北上。当时大富水水量丰富,从其河口可直溯新市(今京山)东北的宋河镇,直抵大洪山南麓到达随县。

何处葬武王?历来为楚人所关心。清代应城诗人孙有《楚武王墓诗》云:

樠木千山夕照中,相传如此葬熊通,

僭王首恶心何荡,泉下无言对鬻熊。

又应城三椁冢当地乡民长期谣言流传:“三椁冢,九个包;日里肿,夜里消。”这个民谣有何其特殊含意?至今令人着迷。

另有一首清代诗人张崇阑的诗:

师孑缘何投,伐随徒自劳;

荡心嗟邓曼,埋骨记蒲骚。

诗中提到的那位邓曼,即是楚武王的妻子。这位载于史籍的战国著名女政治家对武王东进北伐的风险和艰辛早有预言在先,她料定楚国的胜利将发极其惨重的牺牲作为代价,冥冥之中已经为三椁冢安排了接纳楚国之魂的使命。据《左传》载:

鲁庄公四年春(前690年),楚武王准备去攻打随国。在出发前还特别到祖庙斋戒,并且进宫把这件事告诉夫人邓曼说:“我的心神动荡不安。”邓曼听了这话叹息说:“大王的寿命可能就要结束了吧,因为过分满就会动摇,这是很合乎天道的事。我楚国的先王大概已经明白这种道理,所以才在大王行将发动战争的前夕故意显灵使你的心神动荡不安。如果我楚军不损兵折将,大王也必然会死在行军途中。可见大王的心神动荡,乃是国家有福祸的征兆。”

无奈楚武王根本就不听邓曼的分析就率军出发,结果中途死在樠木之下。

邓曼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楚国先人们筚路蓝缕,问鼎中原的创业何等艰辛,应城三孤冢承载了这份历史的厚重,三孤冢遗址是应城作为楚文化重要的发祥的见证,是应城的骄傲。

三椁冢楚墓群遗址,也是楚在江汉平原倔起,争得霸主地位,完成楚的战略目标一段历史的见证,这对研究楚国的政治、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椁冢楚墓群遗址,是我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地方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椁冢楚墓群遗址,是应城一处重要的古迹名胜景点,其文物价值、文化内涵丰富、深厚;是我市民众游览、观光和了解自己民族历史的好地方、好课堂。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