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汉川善书求变图存

汉川善书求变图存

关键词:汉川善书求变图存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汉川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xiaogan123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8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汉川市文化丰厚,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川善书,扎根于此近300年。以传承人徐忠德为代表的一批善书艺人,至今仍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善书俗称宣讲善书,就是宣讲劝导人们积德行善的故事。善书讲唱结合,约在清乾隆年间成形,曾盛行于我省全境、河南开封、四川乐山和湖南大部。至今,只有汉川市的善书艺人完整地传承了这一艺术。

在过去,善书艺人头戴礼帽,手执折扇,一声惊堂木响,举座皆寂。“未开言来,泪流满面”,民间也因此称其为“未开言”。农闲时节,三乡五里,尽是听书人,善书曾极一时之盛。

丰富的现代生活,使善书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汉川常开的善书馆,现在只在城关和马口镇可以寻到了。

515,徐忠德的徒弟熊乃国和几位搭档在马口善书馆开讲《唐李王》。尽管门票只要1.5元,但听众还是不多,且多是老年人。

“全汉川现在还经常讲善书的超不过50人了。”43岁的熊乃国忧心忡忡。

“传统善书‘拖堂’太厉害,一个故事动辄讲三五个小时,甚至十天半月。”对善书颇有研究的马口镇文化站站长胡萍给善书开出的处方是,“精选精编故事,压缩到10分钟左右,表演改为小品形式。”

汉川市在抢救、整理善书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出书、录像、扶助艺人,工作可谓扎实。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曾经的大众艺术,目前只是少数老年人还在捧场的小众艺术。

为了善书的传承,76岁的徐忠德和徒弟熊乃国,都曾勤奋地把现代故事编写成善书,并改进讲唱形式,虽引来叫好,但无奈也是昙花一现。

改革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改?民间文化生存的土壤是百姓的生活,土壤变了,生长其上的物种自然要变。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