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关键词: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孝感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IAOG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3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悟县城关镇东缳河东岸江岗山西麓,占地469亩。在大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敲响过汪洋店年关暴动,夏店区年关暴动和宣化店起义的钟声;高奏过阳平关战斗和双桥镇大捷的胜利凯歌;涌动过中原突围的滚滚铁流;驰骋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千军万马。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活捉国民党将领岳维峻,打响过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大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了在大悟县修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1984年峻工,116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陵园以纪念碑、纪念堂为主体,工程雄伟,气势磅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园名。由主体建筑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祠等及辅助建筑物国防教育馆、儿童乐园、门楼、广场等组成,园藏文物近1000件,是全国十大烈士陵园之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列为省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定为全省旅游定点单位,2000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2年被评定为2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著名景点

一、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澴河碑址平台1600平方米,碑座4见方,高21.8,其中碑座高5.1,碑身高16.7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形状是仿照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修建的,纪念碑正面向西,碑身正面和背面均用白色大理石镶贴成长方形碑框,正面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亲笔题词: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背面是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碑座东面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由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南北两面分别雕塑着反映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军民英勇顽强与敌人作斗争的浮雕

二、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址位于鄂东北大悟县城关澴河东岸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内金龟山山顶,1998年落成。碑址平台1200平方米,碑长12,碑高6.4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型为卧式形状的军事地图,以军事地图常见的包围与反包围的箭头和弧线为形象语言,表现了当时突围的实际情况。碑的正前面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镌刻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体中央连接两端的长弧体,表示国民党三十万大军对中国共产党军的重围,上方三个大小不同的巨型箭头,象征中原部队从三个方面胜利突围,红色花岗碑座象征大悟这块红土地。整体碑型,既象一团火焰,又似一簇劲草,使人联想到革命篝火在燃烧,革命先烈如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将永世长存,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历史背景

   鄂豫边区是革命老根据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了在大悟县修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1984年峻工,116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城关镇。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就设在大悟县芳畈镇的白果树湾。1946626拉开解放战争序幕的中原突围发生在大悟县的宣化店镇。

  纪念馆陈列的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中原部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及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而牺牲的英烈事迹民,以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悟地区革命英烈的事迹。

中原突围

  1946(民国三十五年)6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在鄂豫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交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前,我军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根据地扩展到60余县,形成了对战略要地武汉三镇的包围态势。抗日战争结束后,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枢纽。国民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鄂中、襄西、襄南、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广大地区,企图首先消灭中原我军,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进军的通道。1946510,国共双方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议》,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下旬,中原解放区仅剩下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面积不及原先的1/10。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压缩包围于此。

   中原局、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及当面国民党军的企图和兵力部署,决定以军区第1纵队第1(旅长皮定均)伪装主力,向津浦路(天津至浦口)以东转移;主力则分左右两路向西突围;鄂东军区、河南军区部队及江汉军区一部于掩护主力转移后,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江汉军区主力西进,相机入川。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 26日拂晓,国民党军第1线部队分路向中原军区部队大举进攻。第1旅伪装主力向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河南、江汉两军区部队亦于平汉路西隋县南北地区积极活动,以掩护主力突围。中原军区主力于当日黄昏秘密由宣化店向平汉路移动:由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2纵队第13旅、第151个团、第359旅及干部旅组成的右路突围部队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于29日晚在信阳以南的平汉路(北平至汉口)柳林、李家寨车站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越过平汉路,向西北疾进。由第1纵队主力和第15旅主力组成的左路突围部队,共1万余人,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下,由泼皮河地区出发,71孝感以北之王家店附近突过平汉铁路向西疾进。刘峙急令整编第3、第15、第41、第47师追堵右路军;令整编第66、第75师各一部阻击左路军。

   左路突击部队于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西移动,71越过平汉路,其主力于712冲破敌整编第66、第75师等部在宜城东南的流水沟等地的堵截,726进入武当山区,在竹山房县保康南漳等地分散活动。8月上旬,与由安陆向西突围,原拟入川,受阻后返回的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会合。27日,成立鄂西北军区,开展游击战争。一部转道北上,经枣阳、新野、唐河、内乡进入伏牛山区。

 担任迷惑与牵制敌人任务的第1纵队第1旅,于626开始行动。为造成敌人的错觉,部队先向西,再折而向东,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敌封锁线,随即以强攻手段打通敌凭险扼守的鄂皖边咽喉大牛山,进入大别山,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险阻,冲破了敌人的多次拦截,连续行军、作战20余天,终于在720进入苏皖解放区,改归华中野战军序列。与此同时,鄂东军区部队掩护主力突围后,积极活动于麻城、太湖()霍山等地。战役结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